2010年佛山市环保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思路
发表时间:2011-06-27                       文章来源:市环保局
[字号: ]            [打印]            [关闭]

  一、2010年全市环保工作进展情况

  2010年,我市环保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环保厅的正确指导下,按照保护环境、优化发展、维护权益的根本要求,以确保完成“十一五”总量减排任务、确保亚运会环境质量保障、确保环境安全为重点,以“大环保”理念为指引,以创新的观念谋划工作思路、破解环保难题,推动环保工作上新水平,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超额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顺利完成亚运会环境质量保障工作任务,及时有效应对突发环境事故,被环境保护部正式命名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在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2010年我市环境质量进一步好转。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主要江河水质符合功能区水质标准要求,城市内河涌总体水质状况有所好转,全市整体环境空气质量比去年同期有所好转。2010年,我市环保工作在以下七个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一)狠抓污染减排,全力完成“十一五”减排硬任务。

  一是切实加强减排日常督查。2010年我们将监管减排作为污染减排的工作重点。COD减排重点是跟进新建成污水处理厂的管网完善和稳定运行,“回头看”监管原有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果和减排成效。SO2减排工作重点是确保电厂脱硫设施的长期稳定运行,跟进结构减排工作进度,完成火电企业脱硫设施旁路烟道挡板铅封工作。另外,完善中控系统建设,按照“以新带老”的原则建设中控系统,对原有污水处理厂实现中控系统的改造升级,督促污水处理厂加强对中央控制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定期检查设备及在线监测仪器的运行情况。启动预警机制,结合各区截至2009年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和日常开展的重点项目现场核查情况,对2010年可能难以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的区进行了预警,通过约谈和预警,有效落实了地方政府责任,取得了明显的推动效应。 

  二是切实推进减排工程建设。继续完善电厂和工业锅炉、窑炉脱硫工程建设。2010年我市有160个减排重点项目基本完成。电力、玻璃、陶瓷等重点企业基本建有脱硫工程,工业锅炉治理基本完成。

  三是切实完善减排基础支撑,科学谋划“十二五”减排工作。继续加强台账资料的报送和数据审核,建立重点工业污染源和新建项目数据库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污总量控制台账;开展了“十二五”减排前期研究工作,初步制定了“十二五”减排规划,寻找减排工作空间,同时邀请专家以及相关部门对我市如何开展“十二五”减排工作,促进“十二五”社会经济与污染减排共赢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进一步扩展了减排工作思路;开展2009年、2010年的环境统计和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工作,加强数据分析和数据审核。

  (二)狠抓亚运环境质量保障,促进环境质量改善。

  佛山市作为广州亚运会的协办城市,也是亚运会环境质量保障的重点城市。2010年,我市以迎亚运为契机,通过水环境质量、大气环境质量、绿化和城市管理四个方面的升级,切实做好亚运会环境质量保障工作,促进了环境质量的改善。在亚保工作中,我局以“大环保”理念为指引,加强统筹策划,部门联动,齐抓共管,推动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一是抓组织推动。2010年年初,市政府成立了佛山亚运会环境质量保障领导小组,建立亚运会环境质量保障联席会议制度和月报制度,及时了解工作进展情况,总结存在问题,对重点工作进行部署。我局也成立了专门办公室,统筹策划各项亚保工作任务。亚运期间成立了环境质量保障指挥中心,每天收集分析资料、数据,开展专家会商,提出工作意见。另外通过日报的方式,将工作进展、存在问题、每天的环境质量状况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抄送给各区政府和市相关部门。二是抓方案制定。经多次协商、反复论证,制定了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亚运会前综合治理措施、亚运会期间的临时减排措施,以及极端不利气象条件下的应急措施预案等,经市政府同意先后出台了《迎亚运环境升级计划》、《佛山市亚运会期间水环境质量保障方案》、《佛山市亚运会期间空气环境质量保障方案》、《佛山市亚运会环境质量保障指挥中心工作方案》等行动计划、措施方案。三是抓指导督导。亚运召开前,指导各区开展治理,对广佛跨界河流整治、比赛场馆附近环境整治、油气回收及锅炉整治等亚运会环境质量保障工作中的各大重点项目,倒排工期,并围绕630和930两个污染治理时间节点,开展督导,推动任务的落实。亚运前一个月,重点对锅炉整治、广佛跨界河涌整治情况进行督导,市委常委、副市长叶明权3次带队督导,确保有效完成了亚运前的重点工作。亚运期间,我局由局领导带队,全局动员,省、市、镇(街)联动,部门配合,成立6个督导组,保证了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临时限排、减排措施到位,以及机动车限行、扬尘控制、河涌整治等各项保障工作强力有序推进。

  (三)狠抓机动车、VOC、工业锅炉污染治理,促进大气环境质量改善。

  一是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市环保局成立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科,为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机构保障;全面实施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制度,从2010年8月份开始分阶段、分区域、分时段逐步对高污染汽车进行限行,亚运期间黄标车限行。目前黄标车污染治理已经深入人心,也带动了公交车等高频使用和高排放车辆的污染治理;推进简易工况法检测线和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数据库、数据传输网络建设,全市23个机动车排气检测站全部完成简易工况法检测线的替换工作。

  二是开展VOC污染防治。我市列入油气回收改造工程计划的加油站共395个、油罐车61辆、储油库11座,已基本完成任务;开展了化工、涂料、家具、制鞋、印刷等企业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现状调查和建立重点管理企业名录。制定了工业VOC重点企业监管名录,全市共343家企业纳入重点管理企业名录,其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贡献率总和达88%,同时大力开展VOC污染治理技术的示范与推广。

  三是抓好工业源产业结构调整和废气污染综合治理。125家大气污染综合整治重点企业,全部落实治理设施或实施关停;淘汰转产的39间陶瓷厂,有27间完成整改,12家关停;南海发电一厂一期2×20万千瓦燃水煤浆发电机组安装低氮燃烧器,二期2×30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及其配套的废气治理设施建成,江南、长海发电厂发电机组完成降氮脱硝改造。我市电厂脱硝工作在全省处于领先;加快了锅炉整治步伐。我市锅炉数量多,但以迎亚运为契机,大力开展整治,对于无环保审批手续的在用锅炉,予以关停。对于具有完备环保审批手续,但锅炉污染物排放达不到省新标准限值的企业下达整改通知,与企业签订了亚运前限期治理责任书。我市工业锅炉整治任务在亚运前基本完成;另外,加强扬尘污染控制,落实工地防尘措施。提高道路、裸露土地喷洒水频次,对运输散体物料的车辆实行遮盖或密闭等措施,减少道路扬尘。

  (四)狠抓跨界河涌整治,促进水环境质量改善。

  全力推进广佛跨界河流和亚运比赛场馆周边河涌的综合整治,合理调度水利设施,科学安排生态补水,改善内河涌水质。汾江河“630”工程项目顺利完成,基本实现江水变清目标;大棉涌、秀水涌、窖口涌等河涌综合整治工程也基本完成;消灭亚运比赛场馆及接待酒店周边河涌水体黑臭现象。保障饮用水源安全,加强巡查力度,清除威胁饮用水安全的隐患。

  (五)狠抓环境执法,促进环境安全。

  一是积极开展环保专项行动。我市通过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在重金属污染企业专项排查中,对原辅材料、中间产品、产品及排放废水、废气、废渣中涉铅、汞、镉、铬及类金属砷的企业及其周边区域环境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加强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严厉打击重金属污染企业环境违法行为。通过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环境风险及化学品检查,建立了重点行业企业环境风险和化学品档案及数据库,加强了环境应急管理平台建设。开展放射源专项检查,加强对涉源单位隐患排查整治,制定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确保放射源安全。另外,开展了含酚废水、畜禽养殖业专项环境执法检查、亚运环境质量专项执法督查。

  二是不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2010年,我市按照标准不降、力度不减的要求,由政府牵头,部门联动,对非法排污企业,尤其是对群众反映激烈、区域污染严重地方借鉴南海区经验,采取铁腕措施,继续严厉打击中小企业环境违法行为。

  三是继续抓好环境信访工作。对近年来群众反复投诉的环境信访案件进行梳理,列出20宗重点信访案件,逐一落实解决措施和解决时限,着力解决一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确保重点环境信访案件得到妥善解决。

  (六)狠抓环保优化经济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近年来,我市、特别是南海区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的工作经验得到了省政府和环保部的肯定。2010年3月份,省政府在南海区召开了全省环境保护工作现场会,总结推广南海区环境保护的好经验好做法。随后,周生贤部长一行考察了南海区以环境再造优化经济发展的具体形式,推广南海经验。为贯彻落实全省环境保护工作现场会和周生贤部长南海考察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精神,市委、市政府于4月15日召开了全市环保工作会议,市委书记陈云贤要求各区、各部门进一步学习深化南海经验,继续探索环保新道路,加快我市生态文明建设。会后,我市印发《佛山市贯彻落实全省环境保护工作现场会和周生贤部长南海考察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精神努力探索环保新道路工作方案》,并组织课题组编制《佛山市生态市建设规划大纲》,全面启动国家生态市建设工作。

  (七)狠抓能力建设,促进环保监管能力的提升。

  一是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强化重点污染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等监督性监测工作,为日常环境执法监督提供依据;实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三年行动计划”,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科学性、规范性;加强环境监测实验室建设,通过了国家实验室标准化验收,提高装备水平和分析能力,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加强核设施环境日常监督性监测与监管,开展放射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在全市开展灰霾监测试点工作。开展了水质、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联网建设,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与上报。

  二是深化推进广佛肇环保合作。以亚运会为契机,积极推进区域污染联防联治,共同开展大气污染治理、跨市河流的整治工作;开展2010年广佛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演习,提高预防与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完善区域应急联动机制,全面加强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中的联动作战能力。

  三是强化宣传教育。围绕亚运会环境质量保障、机动车污染控制、环境执法等环保中心工作,开展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活动。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和合作,举办“六.五”世界环境日公众论坛,参加民生直通车、民声热线等节目,加强与群众互动对话。逐步完善网络发言人制度,对网上的环保投诉及时予以回应,并组织力量迅速进行查处,进一步畅通了网络环保问政机制。

  四是加强污染源头控制。完善审批制度,提高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加强“三同时”过程管理,稳步提高“三同时”验收率和合格率。进一步下放建设项目审批权限,加强分级管理,加大对下放项目审批的督查力度。开辟“绿色通道”,在保证依法办事的前提下,加快环评审批速度,缩减环评审批时间,切实提高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的工作效率。

  五是积极开展基础研究。开展空气质量保障预报预警、机动车污染调查、亚运会期间实施机动车污染控制措施的大气污染成分变化评估研究等大气污染研究,提高大气污染治理水平。亚运会期间每日对广佛交界河流开展水文、水质监测,并结合亚运期间河涌水闸管制、污染企业管制及水资源环境优化调度情况,摸清了我市广佛交界河流水质情况、污染规律,为今后内河涌整治积累了经验。

  另外,继续推进创模、生态示范村(镇)、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绿色创建、加强队伍的学习教育、环境统计、在线监控、规划编制等各项工作并取得了新的成绩。

  二、当前环保工作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市大力开展生态环境再造,全面推进环境污染整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趋势得到基本遏制,环保基础设施、环境监测监管设施、环保机构队伍建设都得到了加强。环境保护事业向前发展的工作基础已经初步夯实。但环保工作面临的形势仍然很严峻。一是“十二五”污染物减排压力巨大,污染减排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突出。二是环境质量整体有所改善,但与人民群众期望值之间仍有差距。三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环境污染仍有历史欠帐。

  三、2011年环保工作思路

  2011年全市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大环保”理念为指引,以环境优化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以强化污染减排为抓手,以提升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为目标,坚持优化服务和强化监管相结合,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重点抓好五项工作:

  (一)强化刚性约束,打好“十二五”污染减排的开局战。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部门联动,加强污染减排基础支撑。充分发挥调整后的市污染减排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的积极作用,加强配合沟通,加大减排考核和督查督办力度;认真做好“十二五”减排规划的修订和二次上报工作,积极开展“十二五”重点行业减排潜力研究,深度挖掘“十二五”污染物减排空间。切实做好污染物普查动态更新工作,认真核准基数,科学合理地为“十二五”减排预留空间。完善减排工作机制,继续强化问责和督办。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类污染减排支撑材料,提高上级对我市的减排认可率。 

  二是以节能减排为抓手,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结合加快实施我市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紧紧围绕节能减排目标,强化节能减排倒逼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出台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政策,建立健全落后产能和重污染企业的退出机制,改造提升产值低、能耗高、污染治理水平低的企业,腾出空间,发展上规模、能耗低、清洁生产水平较高的产业。积极实施总量环境准入制度,开展区域、行业规划环评,强化规划环评刚性,建立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机制。在符合生态功能区规划、规划环评要求前提下,严格实施项目环境准入制度,完善重污染行业环境准入标准体系,提高化工等行业的环境准入条件。以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为抓手,促进纺织、金属制品、有色金属等行业的生态转型,将清洁生产审核所得新增污染物削减量与总量减排挂钩,全面提高行业污染治理技术水平,从末端治理为主转向以清洁生产、集中治污为主。推进能源结构持续优化、控制煤炭消费增量,积极推进工业企业改用天然气,以集中供热和热电联产替代小型燃煤锅炉。

  三是大力推进工程减排。继续加强污水处理厂建设和管网完善工作,不断提高污水厂的负荷率和污水管网覆盖率,对早期建设无脱氮或者脱氮效果不佳的污水处理厂实施技术改造,切实将污泥处理处置与污水处理设施减排成效有机结合起来。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开展规模化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推动高污染(高排放)机动车的更新淘汰。深化工业锅炉、窑炉、电厂脱硫、降氮脱硝治理。

  四是强化减排项目监管力度,促进监管减排。继续加强对新建减排项目以及回头看企业的减排监管和督查力度,巩固减排成效。按照《佛山市城镇污水处理特许经营项目管理暂行规定》细化相应考核办法,切实强化对新建和原有污水处理厂运行的监管,确保规范运营;加强脱硫设施运行监管,确保电厂脱硫设施长期稳定运行,巩固二氧化硫减排成果。重点做好已建成脱硝设施和低氮燃烧技术的减排项目监督管理,在稳定达标排放的同时,确保“十二五”氮氧化物减排的最大化认可。

  (二)开展生态市的创建工作,探索有特色的环保新道路。

  我市已经取得环保模范城市的称号,今后我市要向更高阶段、更高层面发展,要坚定不移走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2011年生态市创建工作要做好:一是不断强化环保的决策领导。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大环保”工作内涵,成立佛山市环境保护委员会,全面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各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策划,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高度融合。二是科学编制生态建设规划。按照生态市指标体系要求,市、区分别开展生态市、生态区建设规划的编制,制定细化的实施行动计划,全面启动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与建设工作。三是积极落实保障措施。结合“十二五”环保规划编制,加强政策研究,出台相关措施,建立完善推动生态文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考核机制、经济政策和强化环境准入、严格环境监督管理等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为全面推进“十二五”环保工作打下基础。

  (三)进一步突出重点,全面深化环境污染整治。 

  一是加强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借鉴亚运会空气质量保障的经验,积极协调各方、完善机制,共同推进机动车尾气、扬尘、餐饮业油烟、工业企业废气、工业锅炉烟气、露天焚烧垃圾废气等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全面推进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加强对机动车排气检测站的监管,抓好机动车排气检测;推动建立在用机动车排气污染定期检查与强制维护制度,促进高污染(高排放)汽车淘汰更新。巩固提升工业锅炉治理成果,积极倡导合理使用燃料与污染控制技术相结合、燃烧控制技术和烟气治理技术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推动锅炉达标排放。建立工业锅炉监管长效机制,确保污染治理设施长期连续、稳定、达标运行,使用符合条件的燃料。建设示范工程,推动工业挥发性有机气体(VOC)污染治理。

  二是加强水污染防治。突出抓好饮用水源安全保障,健全饮用水源安全预警机制,完善饮用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建设合格规范饮用水源保护区。推进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设和活动的清理工作,加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水质超标的河涌的监督管理。

  三是加强农业农村污染防治。突出抓好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推动建立完善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制度体系,规范畜禽养殖环境准入、污染治理和执法监管,设立禁养区,探索建立区域控制和总量控制相结合的畜禽养殖“双控制”模式。规范畜禽养殖场环保管理,提高畜禽养殖粪便综合利用率,规模化养殖场基本实现达标排放。

  四是加强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监管。加强辐射项目环境管理,确保新建辐射项目环评及“三同时”验收率、辐射工作单位持证运营率均达到100%。加强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逐步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仪器设备,完成放射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

  五是加强固废规范化管理,推进重金属污染治理。切实加强工业废物和危险废物的全过程监管,加强危险废物产生和持证经营单位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得到有效控制。建立涉重金属企业重点防控监管制度,大力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设施建设。

  (四)切实加强执法监管,维护环境安全和群众环境权益。 

  严格履行执法监管这一基本职责,切实维护环境安全和公民环境权益。 

  一是加强监管整治倒逼结构调整。要严格监管,规范执法,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有效遏制以违法排污、污染环境和牺牲公众利益转嫁生产成本、维持落后生产能力的现象。充分发挥环境标准在结构调整中的导向性和基础性作用,坚决淘汰难以达到环境标准的产品、企业和工艺。加强环境监管,探索建立不同行业的污染整治工作规范,逐步形成全市统一的项目准入、污染整治和环境执法的企业环境监管体系并严格实施,在有效杜绝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的同时,确保监督管理的公正性。 

  二是严格环境执法稽查。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的处罚力度,继续推进环保信用评价,公开曝光污染严重、超标排放、整改不力的企业。创新执法监管方式方法,加强部门联动、市区联动,积极发挥公众监督、新闻媒体监督、信访监督的作用形成环保执法整体合力。继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进一步突出执法监管重点,针对污水处理厂等环保基础设施、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管理、危险废物处置和放射源安全管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等,集中力量、分阶段有步骤地开展执法专项行动。

  三是严格防范环境风险。加强全市环境安全重点监管企业的动态管理,继续开展环境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督促环境风险源企业落实各项环境安全措施,进一步加强环境污染事故的预防和预警。高度重视环境信访工作,积极推进领导接访、下访和领导包案等工作,重点完善复查复核和终结制度,依法有效解决信访积案。加大初信初访查处力度,减少越级信访和重复信访。进一步提高信访办结质量,不断提高重点信访案件的结案率和群众的满意率,维护社会稳定。

  (五)加强环保自身能力建设,促进基础管理水平的显著提升。

  一是进一步提升环保基础能力。要在努力构筑我市环境安全保障体系的同时,着力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不断加强监测能力建设,提升环境监测技术水平,优化配置环境监测资源,积极构建市、区之间功能各异、相互补充、有机统一的监测体系。推进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升监测分析能力,努力实现说得清污染源状况、说得清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说得清潜在的环境风险,为全市环境决策和管理提供更为有力的技术支撑。以“四化融合,智慧佛山”引领数字环保建设,提升环保信息化能力,整合优化环境信息基础网络和管理系统,以信息一体化促进环境管理业务流程的变革,提升环境信息化为环境管理和决策的支持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数据的质量,加快环境统计、污染源普查、排污申报数据审核和基础数据的统一工作。推进氨氮、氮氧化物在线监控系统的建设,加强自动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审核。

  二是强化环境宣教功能。紧紧围绕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开展形式多样、内容新颖丰富的宣传活动,多方位、多层面宣传倡导生态文明,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环境保护,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浓厚的舆论氛围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是加强调研、专题研究和科技支撑。开展化工、放射源等环保准入专题调研,不断完善重污染行业环境准入标准。继续开展大气污染机理研究、排放源数据采集、大气环境质量预报预警系统等课题的研究工作。深入开展亚运期间环境监测数据分析研究。

  四是加强全市环保队伍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独挡一面能力、应对复杂局面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提升环保整体工作水平。高度重视党风行风政风建设,重在预防、重在制度、重在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

站内搜索:
公务员邮箱登陆: @foshanepb.gov.cn
网站公安备案编号:200501A004 佛山市环境保护局 版权所有
佛山市环境信息中心制作与维护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市东下路12号
办公电话:(0757)83382525 电子邮箱:foshanepb@foshanepb.gov.cn 粤ICP备15035135号 网站标识码44060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