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佛山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
发表时间:2010-06-18                       文章来源:市环保局
[字号: ]            [打印]            [关闭]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环保工作主动适应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正确分析环境保护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一手抓环境监管,一手抓服务发展,科学筹划、强化措施,环保工作得到较好推进,取得好成效,全市环境质量有所好转。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主要江河水质符合功能区水质标准要求,城市内河涌总体水质状况有所好转;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声环境质量较好;辐射环境质量稳定。

一、2009年环境质量状况

(一)水环境质量

1、饮用水源。全市饮用水源地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2、主要江河。全市主要江河水质基本稳定,其中东平水道、容桂水道和潭洲水道达到相应水质标准,西江干流水道、顺德水道、平洲水道、东海水道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主要超标污染物为粪大肠菌群。

3、城市内河。全市内河水质继续得到改善,其中桂畔海和高明河达到相应水质标准,佛山水道由轻污染转为较清洁;西南涌由中污染转为轻污染。佛山水道、西南涌、大棉涌、大良河和水口水道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主要超标项目为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和粪大肠菌群等。

(二)大气环境质量

1、城市空气质量

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优良(API100)天数为355天,占全年总天数的97.3%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分别为0.039毫克/立方米、0.052毫克/立方米、0.066毫克/立方米,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较2008年均有所下降;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较2008年有所上升。降尘量达到广东省推荐标准,比2008年下降21.6%。我市环境空气质量呈复合型污染特征。

2、城市降水

全市降水pH值为4.49,全年酸雨频率为73.1%,较2008年下降12.4个百分点。

(三)声环境质量

全市声环境质量较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5.7dB(A),达到国家区域环境噪声2类区昼间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源构成以社会生活和道路交通类声源为主。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为66.6dB(A),未超过70 dB(A)的标准。

全市功能区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7.1dBA),夜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0.8dBA),其中4a类区夜间平均等效声级超过相应质量标准。

(四)辐射环境质量

市现有放射源1608枚,其中Ⅰ类放射源68枚,Ⅲ类放射源11枚,Ⅳ类和Ⅴ类放射源1529枚;射线装置有438台,其中医用射线装置411台,工业射线装置27台。全市电离辐射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的要求。

二、2009年环境保护主要措施和行动

(一)落实污染减排

2009年市委、市政府把污染减排列为重要工作内容,市委全会工作报告、市政府工作报告均明确提出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年度目标,并提出具体的工作要求。

建立完善减排工作机制,加强减排“三大体系”建设。按照“大环保”工作格局继续推进减排工作。严格实行污染减排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将减排重点项目完成情况与项目环保审批、用地指标挂钩,纳入经济社会评价体系。同时,按照省的要求完成国控、省控重点源在线监控设备的安装、联网、验收,强化在线监控中心的建设和数据管理。环境监测部门严格按照要求对企业实施监督性监测。环境监察部门不断加强人员培训,强化国控、省控重点源的环境监察。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开展环境统计和减排数据统计工作,不断完善减排企业的档案资料。

继续推进重点工程建设,落实工程减排。一是COD减排工程。全力抓好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收集系统、引水泵站等工程建设。2009年新建、续建、扩建22间污水厂(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59.6万吨),6间污水厂继续完善管网(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2万吨),建成4间的工业废水处理中心(合计污水日处理能力12.1万吨), 加上7间转接减排的污水处理厂和1个工业COD减排工程项目,合计40COD重点减排项目全部按省的要求如期完成,新增COD减排量约9587吨。二是SO2减排工程。以电力、陶瓷、玻璃等企业为重点,积极推进企业脱硫工程、烟气在线监控设施的建设。列入省计划的7个电厂脱硫项目和30个非电脱硫工程项目已全部按期建成投产。积极推进保留下来的22家陶瓷企业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合计实现SO2减排3703吨。

强势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升,落实结构减排。通过实施结构减排,全市合计新增SO2削减量12272, 新增COD削减量2422万吨。一是全力推进小火电机组的关停工作,积极取得国家发改委的小火电关停确认。二是推进陶瓷行业的调整提升,继续按照“提升一批、转移一批、关闭一批”的思路全面铺开,纳入2009年减排核算的关停陶瓷企业98家,共计新增SO2削减量11376吨。三是继续推进水泥行业的逐步关闭。2008年已完成立窑水泥生产企业的关停,其中有12家水泥企业纳入2009年的减排核算,新增SO2削减量896四是促进纺织印染企业的关闭和搬迁,通过实施限期治理,全市关闭印染企业80家,新增COD削减量2159吨。五是坚决整治关闭能耗高、污染重、产值小的企业,新增COD削减量263吨。

经省环保局初步核定,2009年我市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完成了省下达的2009年度减排目标。

(二)加大环境综合整治

积极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一是市政府于200910月批转《佛山市空气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要求工业污染源严格执行环保污染物排放标准,继续淘汰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落后生产力。二是全面开展机动车污染防治。200911月,市环保局、市经贸局等六单位联合印发《佛山市机动车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实施在用车环保分类标志管理,自200931日起,按照省的统一部署,对全市的汽车发放绿色环保标志和黄色环保标志;启动机动车排气检测简易工况法建设和机动车污染防治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开展机动车临时限行测试,为制订大气污染控制和亚运会空气质量保障措施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三是开展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的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作。

饮用水源保护和水环境整治继续得到加强。一是编制了《佛山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标准化建设规范手册》,并率先在沙口水厂饮用水源地完成标准化工程建设,使全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进一步加强了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管理,切实让全市人民喝上放心水。二是为加大饮用水源保护区及周边污染源的管治力度,有针对性地制定饮用水源环境监管工作计划,制定并下发了《佛山市饮用水源保护定期巡查制度(试行)》,通过各区每月的饮用水源地巡查和报告,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汇报、及时处理威胁饮用水源地安全的问题,进一步保护了全市的饮用水安全。三是开展生物截污工程试点工作。根据广佛同城环保规划的要求,分别在南庄镇利华员工村和陶博城附近开展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试点工作。其中、利华员工村试点工程采用中科院广州地化所技术,工程已正式通过验收。陶博城试点工程采用从日本引进的污水处理新技术,目前已完成招投标,正开展工程施工。

   加强固体废物管理工作。一是加强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的日常监管,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工作;二是配合省固废中心开展广东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工作;三是加强医疗废物的监督管理,积极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

   抓好核与辐射源管理。开展全市放射源与射线装置使用情况的普查工作,全面清查现有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的数量、种类、活度及安全状况。启动放射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强化监管能力,提高监管效率。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建立协同机制,环保、公安、卫生部门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在核与辐射监管工作中的职责,成立辐射放射监管工作小组,定期举行联合办公会议,互通信息。不断提高处理辐射事故应急反应能力,确保事故处理中部门之间的协作平稳有序,联合制定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定期举行联合辐射事故应急演习。

(三)严格环保准入

坚持总量控制与项目审批挂钩。继续实行行业限批,加强源头控制。原则上不受理非金属矿物制品、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造纸等行业的新建、扩建项目的环评文件;纺织印染行业的新、扩建项目必须进入纺织园区或基地,实行集中供热、供汽和污水集中处理。推行新建项目污染物按比例削减,先减后建。

全年审批建设项目6608个,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为100%。应执行“三同时”项目数899个,实际执行“三同时”项目数为849个,“三同时”执行率为94.4%

在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经济形势下,积极贯彻“有保有压”审批原则。对于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一方面,优化服务,提前介入,积极指导企业开展环评及环评文件报批工作;另一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开辟“绿色通道”,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加快环评审批速度,缩减环评审批时间,切实提高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的工作效率,较好支持了佛山市汾江路南延线工程、广明高速公路陈村至西樵段工程、广明高速公路延长线工程、彩虹(佛山)平板显示有限公司、东平新城场馆项目及我市输变电项目等多项重点工程的建设。

(四)强化环境监督执法

全市环境监察工作紧紧围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和汾江河综合整治中心任务,通过加强重点污染源、重点污染行业、重点流域、区域监管,建立重点污染源长效监管机制,通过加大执法力度,创新执法机制,查处了一批环境违法企业,解决了一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污染问题,快速妥善处理了多起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据统计,2009年全市共出动环境监察人员约40989人次,现场检查企业约23014厂次,立案查处违法排污案件720宗,罚款金额1840.86万元,限期整改企业178家,限期治理企业8家,关停企业42家;全年共征收排污费9104.54万元;全市环保系统共受理环境信访案件10384件(其中市局831件,禅城区1798件,南海区4339件,顺德区2392件,高明区431件,三水区593件),已处理环境信访案件10322件,处理率为99.4%。

积极、认真办理市人大、政协议案、建议和提案共8件,办复率为100%

(五)加强环保创建和生态建设

通过多年来持续不懈创模,20102月,佛山被国家环保部正式授予“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成为“十一五”新指标体系下的首批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佛山在“五区同创”、“城乡同创”、“全民同创”的良好氛围下,通过创新投融资机制、创新环保考核机制、适度超前建设环保基础设施、构建数字环境监管体系等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全方位、立体式地推进结构调整、产业治污、全面治水、三旧改造、绿地佛山等工作,在率先突围国际金融危机、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有效实现了节能减排、环境质量改善和绿色生态恢复,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创模宜宾现场会上被推为创模典范城市。

积极开展绿色社区、生态示范区(村、镇)的创建活动。新命名市级绿色社区16个;市级生态示范村35个。南海九江镇创建省级生态示范镇已通过省环保厅验收。同时,为巩固创建成果,推动“绿色社区”、“生态示范村镇”、“绿色学校”向更深入更高层次迈进,对2008年前命名的绿色社区、生态示范村镇、绿色学校开展全面复检。2009年底,全市拥有省级生态示范区(村、镇46个,市级生态示范区(村、镇)136

(六)推进环保能力建设

坚持将加强能力建设作为推动环保工作上新台阶的重要工作来抓,全市环保系统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一是加强了环境机构建设。201018,佛山市环境保护局环境监察分局正式挂牌成立,并增设了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管理科(挂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中心牌子)。二是顺德区开展综合改革试验工作,将顺德区环保局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职责,交通局(港航管理局)除交通建设以外的职责,区建设局的公用事业管理职责,整合划入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市环保局也在此次的改革试验工作中,分两批向顺德区下放了23项行政审批和日常管理事权,通过沟通梳理,事权交接工作得到稳步推进。另外,71,市环保局组织全市近200名新上岗人员进行环境监察岗位知识培训。

继续完善环境监测应急预警体系。一是进一步推进常规监测和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全市市控以上大气自动监测点增加臭氧和PM2.5项目基本完成;完成了降水自动采样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为全国酸雨网络监测做好准备。购置美国ICP-MS电感藕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红外分光测油仪等设备,监测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二是进行了广佛环保系统第一次较大规模突发环境污染事件联动实战应急演习、亚运保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反恐怖袭击演练及氨气泄漏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全年启动应急监测机制两次,分别对高明杨梅化工厂爆炸、佛开高速化工污染事故进行现场应急监测。

(七)积极开展环境宣教

继续紧密与新闻媒体合作,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组织和发动新闻媒体继续对持续创模、总量减排、环境执法、珠江综合整治和广佛同城环保合作等环保中心工作进行动态或专题、全面而深入的宣传报道。组建网络新闻发言人团队并开展网络环保应对工作,及时应对、处理相关网贴约几百个。

继续开展环保宣传月活动,结合今年的环保中心工作,2009年我市环境宣传月的主题确定为“节能减排,科学发展”。期间,全市环保宣传高潮迭起。65在《佛山日报》刊登了题为《推动节能减排,促进科学发展》的市长署名文章。68,由市、区环保局负责人共同上线市电台民生直通车直播节目,与广大听众通过电波交流,听取环保工作意见和建议,为群众解难答疑。此外还开展了“绿色帐单爱树行动”、倡议“地球一小时熄灯行动”、“机动车限行大气环境质量测试”等公众宣传活动,得到广大市民的积极响应,有效促进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

三、当前的主要环境问题及2010年对策与措施

全市环境保护事业向前发展的工作基础已经初步夯实,但环保工作面临的形势仍然很严峻。一是污染减排压力依然很大,特别是完成“十一五”COD减排工作任务艰巨。二是环境质量改善缓慢与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期望值不断提高以及亚运会环境质量保障要求之间的矛盾突出。三是环保能力建设不适应工作需要之间的矛盾突出。为此,2010年重点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全力推进污染减排。全力确保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的建成、完善。继续完善电厂和工业锅炉、窑炉脱硫工程建设。加强污水处理污泥的处理处置工作。落实减排保障措施。全力做好减排重点工程的督查督办,继续推进污染减排联席会议和污水处理厂建设联席会议制度。

(二)围绕亚运会环境质量保障,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全面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加强VOC污染防治。全面开展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的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作;加强对涂料生产、木制家具制造、机械制造、家电、人造革等五个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污染防治。切实做好大电厂脱硫脱硝设施的建设和清洁能源改造,全面提升窑炉的污染治理水平。继续开展大气污染研究,提高大气污染治理水平。

(三)全力推进佛山水道、西南涌等跨界河流和比赛场馆周边河涌的综合整治。全力推进截污、污水处理厂建设、引水扩容、生态修复与景观恢复等重点工程推进汾江河的综合整治工作。重点整治群众反应强烈、污染严重的内河涌,全面推进中心城区和人口密集区的黑臭河涌整治,合理调度水利设施,科学安排生态用水,消除内河涌的黑臭现象。加强饮用水源地的保护。

(四)做好亚运会环境质量组织协调工作。成立亚运会环境质量应急指挥中心,建立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的预报预警系统,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做好应急演练,确保环境质量保障的非常规措施能迅速响应并快速见效。

(五)切实加强环境监管。继续严厉打击非法排污。切实解决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强环境基础管理,进一步加快环境统计、监测、考核和应急四大体系建设。加强环境管理服务指导。加强污染源头控制,完善审批制度,加强“三同时”过程管理,进一步下放建设项目审批权限。

(六)做好“十二五”环保规划编制,继续推进广佛环保合作。继续加强区域污染联防联治,共同开展广佛跨市河流的限批、禁批、企业搬迁等问题,同步开展跨市河流的整治工作;共同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开展环境科学研究合作,为区域环境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七)加强环境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促进基础管理水平的显著提升。一是紧紧围绕环保中心工作,深入调查研究,及时研究和完善各项环境保护政策措施,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二是做好环境质量监测,客观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加强对污染源的监测,为日常环境执法监督提供依据;高度重视应急监测工作,为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提供技术支持等。三是强化宣传教育。围绕环保中心工作,开展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活动。四是继续推进创模、生态示范村(镇)、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绿色创建活动。五是要加强队伍的学习教育。

 

站内搜索:
公务员邮箱登陆: @foshanepb.gov.cn
网站公安备案编号:200501A004 佛山市环境保护局 版权所有
佛山市环境信息中心制作与维护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市东下路12号
办公电话:(0757)83382525 电子邮箱:foshanepb@foshanepb.gov.cn 粤ICP备15035135号 网站标识码44060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