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2008年环境质量状况通报
发表时间:2009-07-08                       文章来源:市环境保护局
[字号: ]            [打印]            [关闭]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市环保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污染减排为主线,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为重点,科学筹划、强化措施,不断推动环保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市环境质量有所好转。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主要江河水质符合功能区水质标准要求,城市内河涌总体水质状况有所好转;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城市声环境质量、辐射环境质量稳定。

一、2008年环境质量状况

(一)水环境质量

1、饮用水源。全市饮用水源地共有13个监测断面,全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

2、主要江河。全市7条主要江河共11个市控以上监测断面,其中东平水道、容桂水道和潭洲水道达到相应水质标准,西江干流水道、顺德水道、平洲水道、东海水道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主要超标污染物为粪大肠菌群。

3、城市内河。全市7条内河共10个市控以上监测断面,其中桂畔海、大良河、高明河达到相应水质标准,佛山水道、西南涌、大棉涌、水口水道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粪大肠菌群等。

(二)大气环境质量

1、城市空气质量

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优良(API100)天数为362天,占全年总天数的98.9%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分别为0.043毫克/立方米、0.049毫克/立方米、0.068毫克/立方米,三项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且较2007年均有所下降。全市降尘年平均浓度值为5.74/平方公里?月,达到省推荐标准。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是影响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348×264

2、城市降水

全市酸雨污染较严重,降水pH值为4.54,较2007年下降0.27pH单位;全年酸雨频率为85.5%,较2007年上升14.9个百分点。

(三)声环境质量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6.2dB(A),达到国家区域环境噪声2类区昼间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源构成以生活和交通类声源为主。
552×213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在47.775.5dB(A)之间,平均值为66.8dB(A),未超过70 dB(A)的标准。

根据不同环境噪声功能区的构成比例进行全市功能区噪声监测,全市功能区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8.4dBA),夜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0.9dBA),其中4类区夜间平均等效声级超过相应质量标准。

(四)辐射环境质量

佛山市现有放射源1575枚,其中Ⅰ类放射源56枚,Ⅲ类放射源27枚,Ⅳ类和Ⅴ类放射源1492枚;射线装置有438台,其中医用射线装置411台,工业射线装置27台。通过对使用放射源和射线装置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全市电离辐射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的要求。

全市除个别移动通信基站架设天线的楼顶平台电磁辐射水平超过国家有关标准外,绝大部分基站周围建筑物室内及环境敏感点的电磁辐射水平均符合国家《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的限值;广播电视发射台,周围距天线较近的部分高层建筑楼顶平台和居民住宅窗口等敏感点的电磁辐射水平超过国家电磁辐射防护规定,而距发射塔天线较远、楼层较低或不直接面向发射塔的敏感点电磁辐射,水平均符合国家标准。

二、2008年环境保护主要措施和行动

(一)落实污染减排

市委全会及市政府工作报告将减排目标作为年度任务的重中之重,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布置。建立减排联席会议和督办制度以及减排考核机制,将减排指标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评价体系,严格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坚持不懈推进重点工程建设,落实工程减排。一是通过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废水处理中心,完善管网建设,完善企业废水治理工程等措施推进COD减排工程。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4家;有3家已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完善了管网;新建、扩建5座工业废水处理中心,1家工业企业完善了废水治理工程。二是通过清洁能源改造和建设脱硫设施等措施落实SO2减排工程。全市有27家工业企业实施清洁能源改造工程,两家电厂改燃清洁能源。加大力度推进企业建设脱硫工程并安装烟气在线监控设施。

继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升,落实结构减排。一是全力推进小火电机组的关停,2008年基本完成小火电机组的关停工作,有2家电厂取得国家发改委的小火电关停确认单。二是推进陶瓷行业的调整提升,按照“提升一批、转移一批、关闭一批”的思路,共关停陶瓷企业144家。三是推进水泥行业的逐步关闭以及纺织印染企业的关闭和搬迁。完成立窑水泥生产企业的关停;通过实施限期治理,关闭印染企业32家。

经过省环保局审核认定,2008年全市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为7.66万吨和12.41万吨,完成了省下达的2008年度减排目标,并在全省地级以上市考核中排名第二。

(二)加大环境综合整治

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为重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在抓好转移、关闭的同时,对符合改造提升条件的陶瓷企业开展污染深化治理,对窑炉和喷雾塔尾气的排放提出了更严格的排放要求,促进陶瓷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并满足总量控制要求;三水区关停小型水泥生产企业;加快推进电厂脱硫工程、使用清洁能源工程建设和“上大压小”工程建成后小电厂的关闭。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有突破性进展。禅城区整治南庄的陶瓷产业,促进陶瓷产业优化升级。

饮用水源保护和水环境整治得到加强。一是以佛山水道整治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市政府启动了佛山水道综合整治二期工程,全面开展汾江河二期“增容、减污、生态恢复与整体相结合”的综合整治工作。南海区制定了《内河涌综合整治实施办法》,计划3年投入45亿元整治内河涌。二是按要求对西江、北江水系饮用水源保护区划进行调整,为构建“西、北江双水源供水,互为备用”的安全供水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基础调查工作,对全市水源地基础环境进行了初步调查。

固体废物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规范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的管理,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的收运和安全处置管理。高明白石坳医疗废弃物处置中心建成投入使用。

抓好核与辐射源管理。严格执行核与辐射项目环境影响制度,并以严格辐射安全许可证发放为抓手,促进辐射工作的规范管理。加强放射源和射线装置日常监督、管理。对辐射工作单位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并与公安部门建立协调机制;加强核与辐射监管人员和辐射工作人员的辐射安全知识培训。加大对放射源的普查和废旧放射源的收贮力度,督促企业对废旧放射源和长期不使用的放射源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收贮。

(三)严格环保准入

坚持总量控制与项目审批挂钩。实行行业限批,实施源头控制。原则上不受理非金属矿物制品、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造纸等行业的新建、扩建项目的环评文件;纺织印染行业的新、扩建项目必须进入纺织园区或基地,实行集中供热、供汽和污水集中处理。推行新建项目按比例削减,先减后建。

全年审批建设项目6467个,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为100%。应执行“三同时”项目数860个,实际执行“三同时”的项目数为831个,“三同时”执行率为96.63%。对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国家产业政策、环境功能规划要求的400个项目进行了否决。

应执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建设规划数为3个,实际执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建设规划数为3个,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为100%

(四)强化环境监督执法

全市环境监察工作紧紧围绕主要污染物减排和汾江河综合整治的中心任务,通过实施工业废水有奖举报、环保信用评价和绿色信贷等措施创新执法方式,加大执法力度,查处一批环境违法企业,快速处理多起环境污染事故。

6月,市政府发布实施《佛山市汾江河流域重点工业污染源企业环境保护信用管理试行办法》,对企业实施环境信用管理,激励企业持续改进环境行为。

继续开展环保执法专项行动,并组织对生产和使用危险化学品、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环境管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等进行专项检查整治。共出动环境监察人员约34129人次,现场检查企业约19941厂次,立案查处违法排污企业576宗,结案424宗,罚款金额1746.4万元,限期治理或整改企业213家,关停企业131家。全年发生环境违法犯罪案件1起,并移送司法部门立案侦查、起诉。完成了106家企业在线监控设备的安装。

积极、认真办理市人大、政协议案、建议和提案共20件,办复率为100%。全市环保系统共受理环境信访案件共8855件,已处理环境信访案件8819件,处理率为99.60%

全年共征收排污费10974万元。

(五)加强环保创建和生态建设

20085月,国家环保部对我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进行了公示。

继续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的创建活动。有10家学校申报创建省级绿色学校;有5个社区申报了省级绿色社区;禅城的玫瑰社区还申报了国家级绿色社区的创建。通过绿色创建活动,大大活跃和丰富了学校和社区的环保文化,有利于提高家庭和青少年一代的环境意识。

2008年,禅城区罗南村被被命名为我市首个“国家级生态村”。南海的丹灶及里水2个镇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另有顺德均安镇已申报“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2008年底,全市拥有省级生态示范区(村、镇)46个,市,市级生态示范区(村、镇)108个。

(六)推进环保能力建设

全市环保系统机构自身建设得到较大提升。全市新增84名公务员编制,新增了两辆环境监察车。禅城区、南海区还将执法重心试点下移到镇(街),将执法人员派驻与镇街环保办(所)工作人员合署办公。市环保局成立了辐射与放射监管科,并配备2名行政编制。根据“五五”普法工作要求,组织全市近400名执法人员系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继续完善环境监测应急预警体系。一是全市大力推进街镇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的建设工作。继顺德区后,2008年南海区、三水区也实现了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覆盖全区各街镇。2008年新建成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共13个,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子站总数已达到36个。二是水质自动监测能力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沙口水质自动监测站在原有9个常规监测项目的基础上再新增酚、镉等9项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监测能力;新建成的南海小塘站及三水大塘站监测项目均达到18项。完成全市水质自动监测数据统一平台显示,水质自动监测数据实时调取和发布的目标基本实现。三是举办南海某化工厂有毒废气废水泄漏和三水某企业含酚废水大量偷排等两次污染事故演习,切实检验应急监测队伍的作战能力。全年启动应急监测机制两次,分别对三水烟花爆竹仓库爆炸和南海含酚废水污染内河涌等污染事故进行现场应急监测。

(七)完成污染源普查

市污染源普查办制定了《佛山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08年工作计划》并召开会议,部署普查质量管理等方面工作,并专门成立污染源普查质量控制小组,建立了审核制度。

全市共选聘了2039名普查员和 350名普查指导员。全市入户清查的底册为97356家,其中工业源70674家,生活源26596家,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86家。通过以普查数据为基础,综合其他污染源信息,对我市工业、农业、生活等污染源的排放和分布等情况开展初步的分析研究,准确了解污染物的排放情况,为今后污染防治、科学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规划、切实改善环境质量提供技术支持。

(八)积极开展环境宣教

围绕提高环境意识和推进创模、减排、污染物普查等环保中心工作,开展了一系列环保宣传活动,特别是加强与新闻媒体沟通,开展全面、深入的新闻宣传报道,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在市内外主要新闻媒体发表有关环保的新闻报道约1500篇(条)。在《佛山日报》和《中国环境报》等媒体上,重点组织策划了多个专版和专题报道,突显了市委市政府“大环保”理念的贯彻和落实,突显了污染减排对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对提高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污染减排等环保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了有利的社会氛围。

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月活动。确定佛山市2008年宣传月的主题为“推进大环保,谋求新发展”。516日,召开2007年佛山市环境质量状况新闻通报会。529日,邀请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大气环境首席研究员吴兑作珠三角大气环境研究报告,分析佛山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及改善对策。64日,在佛山电台“早安佛山”黄金时段开展纪念世界环境日的专题直播节目,市环保局局长霍锡淮与市人大代表及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专家作客电台,深刻阐述了政府大环保理念推进及公众关注环保的积极意义,并呼吁公众支持环保,参与环保,培养日常环保行为习惯。65日,在《佛山日报》刊登题为《树立大环保理念,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市长署名文章以纪念第37个世界环境日。

三、当前的主要环境问题及2009年对策与措施

当前,我市的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环境质量还未根本好转,环境与发展的问题和矛盾仍很突出,环保任务仍很艰巨。一是污染减排压力巨大,环境质量尚未根本好转。局部空气质量仍然比较差,酸雨、灰霾出现频率较高;佛山水道、西南涌、大棉涌和水口水道等水质还不能稳定达标;环境质量不尽如人意与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要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环保投诉信件和上访总量居高不下。二是环境保护能力建设还不足。污染防治资金缺口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环境保护的激励政策和约束机制不健全;环保机构和队伍建设与环保工作要求不相适应,污染减排三大体系不健全,环境监管和应急能力不足等等。为此,我们提出2009年以污染减排、广佛同城环保合作等为重点抓好六项工作:

(一)全力推进污染减排。全力确保污水处理厂如期建成、管网配套完善;继续完善电厂和工业锅炉、窑炉脱硫工程建设;抓好陶瓷行业的改造提升工作,对于保留下来的建筑陶瓷企业,要建设脱硫工程;继续实施“行业限批”、“以新带老”、“先减后建”等措施,严格控制新上项目污染物排放等。

(二)大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全面提升陶瓷、纺织印染、水泥行业的污染治理水平;切实做好大电厂脱硫设施的建设和清洁能源改造。尤其要开展大气污染研究。分别从气象条件和大气环境污染成份、大气污染来源等多角度入手,结合大气典型污染源调查和机动车污染调查,对主要大气环境污染的成因作定量分析研究,摸清我市大气环境污染的特征,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对策。

(三)抓紧抓好水环境综合整治。推进以佛山水道整治为重点的水环境综合整治;继续加大饮用水源保护力度;抓好重点工程的落实,促进重点流域、重点河涌的整治工作要有新进展。

(四)加强工业污染防治。一是实行污染物排放全过程控制;二是加强环保 “三同时”管理;进一步强化老污染源治理;大力推进中水回用,减少污水排放;完善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在线监控的可靠性、稳定性。

(五)加强环境监督执法。切实加强对重点减排企业的日常监管;继续加强环境信访工作;强化环境安全和应急管理;提升放射与辐射环境监管水平。

(六)加强环境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一是建立环境保护前瞻性研究与指导机制。二是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三是进一步加强普查数据的综合分析和成果开发。四是要强化宣传教育。

站内搜索:
公务员邮箱登陆: @foshanepb.gov.cn
网站公安备案编号:200501A004 佛山市环境保护局 版权所有
佛山市环境信息中心制作与维护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市东下路12号
办公电话:(0757)83382525 电子邮箱:foshanepb@foshanepb.gov.cn 粤ICP备15035135号 网站标识码44060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