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2004年环境状况公报
发表时间:2007-11-26                       文章来源:
[字号: ]            [打印]            [关闭]

佛山市2004年环境状况公报

 

为贯彻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粤府[2002]71号)文件精神,经市政府批准,现将2004年度佛山市环境状况公布如下:

 

2004年,全市国民经济总体上呈现稳步、快速的增长态势,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653.7亿元,比上年增长16.3%,为1997年以来的最高增幅。全市全部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3297.25亿元,比上年增长23.2%。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以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重点的环保工作得到加强,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以城市河流和城市环境空气为主的综合整治取得成效,工业污染防治的能力与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

 

一、环境状况

2004年,全市总体环境空气质量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但在不利气象条件下,禅桂区域(禅城区、南海桂城)局部空气污染较为突出,酸雨污染仍然严重;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基本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符合饮用水源水质要求;珠江综合整治初见成效,主要江河水质达到相应的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但部分内河涌水质污染仍较严重;城市声环境质量良好;城市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水平有待继续提高。城市生态环境亟待进一步改善。

(一)环境空气

2004年佛山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为良好,禅城区、南海区的空气质量较上年有所下降。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S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酸雨污染依然严重。全市五区均开展机动车排气的路检工作,机动车排气污染仍较严重。

佛山市每日发布空气质量日报,市民可通过电台、电视台、报刊和互联网及时了解空气质量状况。2004年我市环境空气达到优良(API小于100)的天数为348天,占全年天数的95.10%;处于轻微污染(API101150之间)的天数为18天。无轻度以上污染(API大于150)天气。

1.环境空气质量

2004年佛山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指标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降尘。全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分别为0.055毫克/立方米、0.034毫克/立方米和0.087毫克/立方米。全市降尘年月平均浓度为6.09/平方公里·月,优于省推荐标准(8/平方公里·月)。2004年佛山市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如图1。
 

本年度禅城区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0.090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上升45.2%;南海区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0.063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上升5.0%;顺德区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0.041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8.9%;高明区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0.026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上升23.8%;三水区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0.029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上升3.6%禅城区、南海区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顺德区、高明区、三水区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见图2

本年度禅城区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为0.039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1.4%;南海区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为0.024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上升71.4%;顺德区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为0.035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0.3%;高明区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为0.029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上升11.5%;三水区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为0.036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上升28.6%。各区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见图3

 

本年度禅城区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为0.108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上升16.1%;南海区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为0.078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3%;顺德区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为0.081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1.4%;高明区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0.083毫克/立方米;三水区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为0.063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7.1%。禅城区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他四区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见图4

 

本年度禅城区降尘年平均浓度为6.92/平方公里·月,比上年下降3.2%;南海区降尘年平均浓度为5.82/平方公里·月,比上年下降12.5%;顺德区降尘年平均浓度为6.07/平方公里·月,比上年下降8.3%;高明区降尘年平均浓度为6.59/平方公里·月,比上年下降9.0%;三水区降尘年平均浓度为5.44/平方公里·月,比上年下降7.2%。各区降尘年平均浓度均达到省推荐标准(8/平方公里·月),见图5

    
 2004年全市降水pH平均值为4.60, pH值范围介于3.586.90之间,全年酸雨频率为74.6%。与上年相比,全市降水pH均值降低了0.13pH单位,酸雨频率上升4.3个百分点,酸雨污染有所加重。

全市五区降水pH平均值均小于5.6。其中禅城区降水pH年平均值为4.66,比去年上升了0.20pH单位,酸雨频率为84.7%,比去年上升4.7个百分点;南海区降水pH年平均值为5.00,比去年上升0.55pH单位,酸雨频率为76.5%,比去年下降11.9个百分点;顺德区降水pH年平均值为4.35,比去年上升0.01pH单位,酸雨频率为63.9%,比去年上升2.3个百分点;高明区降水pH年平均值为4.68,比去年下降了0.98pH单位,酸雨频率为66.2%,比去年上升31.2个百分点;三水区降水pH年平均值为4.52,比去年下降0.24pH单位,酸雨频率为79.2%,比去年下降0.4个百分点。2004年禅城区、顺德区、高明区的酸雨频率均有所上升,南海区、三水区的酸雨频率有所下降。五区降水pH平均值与酸雨频率年度比较如图6、图7所示。


 

2.废气排放

全市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12441793万标立方米,比上年减少2.42%,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6026.29吨,比上年增长2.29%;工业烟尘排放量为14862.32吨,比上年减少了0.27%;工业粉尘排放量为6342.05吨,比上年增加了15.1%

3.措施与行动

以落实蓝天工程为契机,全面开展大气环境综合整治。

1)加强烟尘控制区建设。各区建成烟尘控制区12个,面积357.09平方公里,其中心城区建成区内烟尘控制区内面积109.91平方公里,建成区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

2)以二氧化硫控制为突破口的大气污染控制和综合整治工作全面开展。出台了《关于在工业生产中使用低硫份燃料的通知》、《转发市环保局、经贸局关于佛山市20042006年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召开了全市工业大气污染综合整治现场会,启动了以控制二氧化硫污染为重点,针对电力、纺织、陶瓷、水泥等重点行业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推进了电厂脱硫和以热定电的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的工作;水泥行业污染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全市17家水泥厂50条机立窑全部完成了污染整治;陶瓷行业开展了喷雾塔深化治理工作,禅城区已有921支喷雾塔完成了深化治理。

3)全面启动天然气工程,广东LNG佛山支干线暨佛山市天然气高压管网试验段已正式开工。

4)开展了绿色公交车和绿色出租车的工作。通过实施《佛山市公交车、出租车行业“环保创模”实施方案》,对全市的公交车、出租车进行检测,用检测来促进排气污染的治理。

5)推进了饮食服务业燃油改燃气或电等清洁能源的工作。

(二)水环境

1.水环境质量

2004年全市继续进行珠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基本达标,符合饮用水源水质要求。主要江河水质基本达到相应的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标准。部分内河涌污染物仍较严重,市区依然有劣V类水体。

1饮用水源

2004佛山市中心城区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9.58%。其中,禅城区、顺德区、高明区、三水区饮用水源水质较好,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南海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8.49%,超标污染物为粪大肠菌群。

2)江河水质

主要江河包括佛山水道、西江干流、顺德水道、东平水道、潭洲水道、平洲水道、容桂水道、东海水道等八条河流。2004年东平水道、顺德水道、容桂水道和潭洲水道水质较好,所有监测项目均达到相应的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标准;西江干流水道、平洲水道、东海水道的主要超标污染物为粪大肠菌群,主要受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的影响。

3)城市河涌

推进了佛山水道、西南涌等污染较重河涌的综合整治工作2004年禅城、南海、顺德、高明和三水区的城市河涌水质达标率依次为:77.27%81.16%95.50%82.60%72.73%;佛山水道以有机耗氧污染为特征,水质污染较为严重

2.废水排放

全市废水排放总量为43113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7874万吨,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2234吨,氨氮排放量为805吨。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5239万吨,比上年增加2.43%,污水中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27696.5吨,比上年减少21.12%;氨氮排放量为2349.9吨,比上年减少24.19%2004年,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88.80%。中心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52.42%,比上年提高12.31个百分点。

3.措施与行动

1)积极推进跨市河流及内河涌的整治。今年全市已有17条河涌开始了整治,市召开多次专题会议落实佛山水道的各项整治任务,佛山水道流域内的污水处理厂建设、截污工程建设、堤岸整治、沿岸煤场、沙石码头的整治和亮点工程规划等工作已全面展开。西南涌整治作为省水利厅的重点工程之一,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工。禅城区碧水工程和其他各区的内河涌整治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整治把内河涌两岸建成人们居住、休闲和娱乐的好地方。

2)大力推进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我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基本走上了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路子2004年全市已有16个污水处理系统、总处理能力达44万吨/日的建设项目公开向社会成功招标;2004年,我市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10座,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41.5万吨/日,全年新增污水处理能力为14.8万吨/日,目前还有20座,处理能力达56.5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正在抓紧建设。

3)加强饮用水源地的保护。清理整顿了饮用水源保护一级区内的饮食店档,编制了《佛山市现代化大城市暨中心组团区第二饮用水源地选址方案和水源地保护功能区划》,确定了佛山市的第二饮用水源地取水点,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环境管理。禅城区制定了相关的水上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组建应急反应队伍;顺德区建立了饮用水源保护区GIS系统。

4)逐步建立两级在线监控网络。对污水处理厂以及市内重点污染企业的排污状况和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监控,形成工业企业—集中污水处理厂—环保部门三者互动的环境监督管理网络,实现传统的监督管理方法与自动监控相结合,环境监督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声环境

1.声环境状况

2004年全市声环境质量较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道路交通噪声的平均等效声级均达到国家相应标准。

1)区域环境噪声

2004年佛山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6.3分贝,达到区域环境噪声2类区昼间标准(即60 dB(A)),达标率为77.5%2004年五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与2003年比较如图8

 

2)道路交通噪声

佛山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67.2分贝,达标率为85.4%,大于70分贝的路段长为34.70公里2004年五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与2003年比较如图9
   

 

 

3)功能区噪声

佛山市功能区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7.3分贝,夜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0.5分贝。其中1类区夜间平均等效声级超过相应质量标准,1类区昼间和2类区、3类区、4类区的昼、夜间平均等效声级均达到相应噪声质量标准。

2.措施与行动

1)加强噪声达标区的创建工作。全市共建成11个环境噪声达标区,总面积为72.82平方公里,建成区环境噪声达标覆盖率达到64.3%

2)进一步加大了对噪声污染的监管力度。加强对扰民噪声的整治和管理,严格控制建筑工地的施工时间,督促噪声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做好污染治理工作,24家噪声治理点源企业完成治理任务。

(四)固体废物防治(包括危险废物)

1.固废排放状况

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68.0万吨,比上年增加21.2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为154.1万吨,综合利用率为91.67%。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5727.9吨,综合利用量1933.1吨,贮存量4.1吨,处置量3796.5吨(包括处置往年的5.8吨),排放量为零。全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产量64.62万吨,无害化垃圾量为45.71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0.74%,全市医疗危险废物产生量为4010.06吨,比上一年增加22.55%,医疗危险废物集中处置量为3695.32吨,集中处置率为92.15%。

2. 措施与行动

固体废物处置建设稳步推进。一是积极筹建市固废处理中心,已完成摸底调查阶段的工作。二是城市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得到全力推进。高明苗村白石坳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一期)一区主体工程已完成,顺德生活垃圾处理中心三期已进入试产阶段,三水区河口二期无害化填埋场已完成报告书评价工作。三是医疗危险废物的集中处理得到全面解决。顺德区的医疗危险废物由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顺德垃圾处理中心自行处理,其余各区运至广东生活环境无害化处理中心进行处理,市医疗危险废物处置中心规划选址工作正在进行。

 (五)绿化建设和生态环境

1.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的建设

县级自然保护区2个,即南海九江磺矶鹤巢自然保护区和高明合水桫椤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39.21平方公里。

佛山市内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共30个,占地271.26平方公里。其中,南海有1个风景名胜区和5个森林公园,总面积为30.56平方公里;顺德有9个风景名胜区和6个森林公园,总面积为42.62平方公里;高明有6个森林公园,总面积为113.66平方公里;三水有3个森林公园,总面积为84.42平方公里。2004年全市各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6.13%

2.生态环境建设

佛山市有省级生态示范区26个,其中省级生态示范村21个,省级生态示范园3个,省级生态示范镇2个,总面积20043.3公顷。禅城区建立省级生态示范村1个,面积146公顷;南海区建立省级生态示范村、园、镇5个,总面积8346公顷;顺德区建立省级生态示范村、园、镇13个,总面积8955公顷;高明区建立省级生态示范村、园2个,总面积328.3公顷;三水区建立省级生态示范村、园5个,总面积2268公顷2004年我市新增4个省级生态示范区,分别是南海区和顺镇、顺德区陈村镇弼教村、高明区霭雯教育农庄和三水区芦苞镇长歧村。

二、环境管理

(一)环境法制建设与监督管理

2004年,我市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政务公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高全体环境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组织环保行政许可清理工作,完善环保许可程序,规范建设项目审批、废物进口等许可工作;参加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一批审批事项;面向全市313名环境执法人员分别举办两期环保法律法规培训班,113名执法人员接受了岗前培训并申领了“环境监察执法证”。

全年完成对全市61家企业的全面达标验收工作。全面达标重点污染源由126家增加到189家。通过成立机构、加强领导、规范企业的“一企一档”和排污口建设等措施,全面达标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已有79家企业完成了废水、废气的全面达标监测,185家企业完成了排污口规范整治,33家企业安装了在线监控设备。继续加强和健全进口废物审批制度、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对55家进口废物的申请提出初审意见。全年对261家违法企业作出处罚,处罚金额共331.5万元,其中举行听证的42家,受理并维持行政复议案2件。全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96个,完成限期治理项目投资额1635万元。

开展了放射源的监管工作,通过“清查放射源,让百姓放心”的专项行动,完成了全市放射源的检查和申报登记。

(二)环境影响评价与“三同时”制度

全市共审批建设项目13798个,其中,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有71个,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项目有1451个,填写环境影响登记表的项目有12276个,环评执行率为100%。应执行“三同时”的项目数为719个,实际执行“三同时”的项目数672个,执行合格的项目数为671个,“三同时”的合格率为99.85%,执行合格率为93.32%

(三)环境监测与监察

 1.环境监测

200411开始,全市按新的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开展监测工作。市、区两级环境监测部门继续开展对各环境要素(地表水、环境空气、降水、噪声和底泥)的常规性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以及各项委托监测,按计划完成空气质量日报、饮用水源月报以及环境功能区域噪声的监测。全年向省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报出常规监测数据共38046个,其中大气常规监测数据15505个,水质常规监测数据16700个,噪声常规监测数据1717个,省重点污染源监测数据4124个。

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继续加强,佛山水道的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正在建设中,顺德水道水质监测自动化系统已正常运行;全市五区均已建立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环境监测水平不断迈向现代化。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和五区环境监测站均按规范化、标准化的质量体系开展监测工作,监测质量管理水平和监测能力进一步提高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综控楼于200410月正式投入使用。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与原市环境保护研究所的优化整合顺利完成,标志着佛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开始环境监测工作新篇章

2.环境监察

以“环保执法年”活动为契机,全市先后对生活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畜禽养殖场、建设项目执行环评及“三同时”情况、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放射源,蓄电池等开展了专项执法检查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6258人次,检查企业3095厂次,全年现场检查企业11673厂次,立案查处违法排污企业284宗。快速处理环境污染事故,全年处理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12起,直接经济损失8.9万元。较好地完成了排污费的征、管、用工作。一年来,全市共征收排污费6439.51万元认真办理人大议案政协提案,市区两级环保部门共承办人大议案、政协提案 33件,处理率和满意率均为100%积极推进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工作

三、公众参与

(一)来信来访

一年来,全市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案件4156宗,已处理结案4008宗,结案率为96.42%

(二)环境宣传教育

1.环境宣传

1)密切与媒体保持互动,环保宣传报道取得更新更大的突破。围绕环保中心工作,密切联系新闻媒体,保持良好互动、合作关系,全力加大了环境宣传报道力度。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在市电视台、电台、佛山日报、珠江时报等播出或刊登的有关环保内容报道超过1000篇(条),在南方日报、珠江环境报等市外报纸刊登关于我市环保工作的报道达500多篇,还有3条环境新闻稿件被《中国环境报》所采用,市环保局被评为佛山市新闻互动先进单位。

2)以“创模”为主题,大张旗鼓地开展环境宣传月活动。2004年环境宣传月的主题为“齐心共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围绕这一主题,组织开展了五项大型宣传活动:一是召开了佛山环境状况通报暨绿色学校颁牌会议,二是落实了65“创模”短信的群发工作。三是策划编印“创模”宣传小册子,四是举办了“我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多尽一份力”大型签名活动和“禅城——我可爱的家”儿童百米绘画活动,五是举行佛山市家庭环保文艺汇演大赛。这些活动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参与,真正营造了“人人参与‘创模’,人人从中受益”的良好社会氛围。

2.环境教育

1)各级环保部门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和学校,大力开展环境教育活动。200464,市委宣传部、市环保局、市教育局联合在市府小礼堂举行佛山市绿色学校(幼儿园)授牌仪式,为佛山市第一中学等23所学校和幼儿园颁发了“佛山市绿色学校”和“佛山市绿色幼儿园”匾牌。至目前为止,我市已有88所学校和幼儿园被命名为市级绿色学校或幼儿园;有44所学校被命名为省级绿色学校;有佛山市白燕小学和顺德一中等2所学校被命名为国家级绿色学校。

2)大力推进“绿色社区”的创建。组织参加省创建绿色社区培训班学习,并到全国创建文明社区示范点、省级绿色社区——顺德容桂振华社区进行参观学习。2004年创建了3个省级“绿色社区”,6个市级“绿色社区”,3个市级“安静小区”。

3.环境信息

环境信息化建设工作有新的突破。

1)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建立了污染源两级在线监控系统。通过网络对全市60%重点污染源企业排污口实行24小时连续监测,并首创采用视频监控排污状况,有效提高了环境管理水平和污染源监督管理手段。

2)编制佛山市环保信息规划。提出“集中式+分布式” 建设原则,整合五区环境信息资源,对全市环保系统信息化建设进行系统规划。

3)建设佛山市环境信息网络,推动全市环保信息的交流与共享。

四、环保科技与环保产业

(一)环保科技

环保科技工作成果显著。

1)集中精力开展了《佛山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规划纲要》各项子规划的编制工作。学术论文方面有2篇环境科学类论文获市优秀论文2等奖,4篇获三等奖。

2推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工作有所进展。2004年,我市有7家企业获得省清洁生产企业称号,佛山市联达纺织有限公司技术创新中心获得省清洁生产审核技术依托单位资格。陶瓷企业的废渣、泥浆的综合利用取得新进展。

3)积极在陶瓷、纺织印染、水泥等传统产业推广治污新技术。如陶瓷行业的白烟治理技术、水泥行业的大布袋除尘技术、燃料结构中的水煤浆技术和旋流板塔的除硫除尘技术已在我市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应用。

(二)环保产业

按照“多渠道融资、市场化运作,多元化竞争”的原则,大力推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和产业化,我市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取得较好成绩,环保产业形成一定规模。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市场化、产业化进程加速。全市从事环保产业的企事业单位220家,从业人员约为4.5万人,产值达75.4亿元。有7家企业获得国家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市场化运营资质。2004年度,我市有3个项目(工程)获广东省环境保护优秀示范工程,2项产品获广东省环境保护优秀新技术新产品奖。对进入佛山环保产业市场的公司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打破地方保护主义。顺德区还确定了将环保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的发展思路。

(三)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取得新进展。

积极鼓励企业或工业园区推广实施ISO14001标准,截至2004年底,全市通过认证的企业有60多家。有30多家企业获绿色产品认证。南海松夏工业园、南海狮山科技产业园、高明沧江工业园、三水大塘工业园已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目前还有佛山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三水乐平科技工业园正在进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辅导。

五、环保投资

2004年我市国内生产总值为1653.70亿元,环保投资达36.25亿元,环保投资指数为2.19%。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燃气、集中供热、园林绿化等)投资26.49亿元,工业污染源治理投入8.89亿元,环境管理投入0.87亿元。

六、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

200442召开全市创模动员大会以来,我市创模工作已全面启动并得到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初步形成了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创模工作机制。各区、各责任单位进一步分解落实工作任务制定了创模实施方案及相关专项工作计划,成立了创模领导小组并设立专职机构,密切配合,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局面。二是规划先行,目标明确。创模规划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专家评审。为进一步落实规划目标,市府办下发了《关于印发佛山市创模工作任务分解表的通知》(佛府办[2004]317号),将责任单位分为八个专项工作组,层层落实。三是重点工程相继启动。对照创模规划目标,集中力量,抓紧实施六大工程(洁净工程、碧水工程、蓝天工程、美化工程、安静工程、宣教工程),争取2006年底通过创模考核验收,为市民营造一个“宜居,宜游,宜创业”的城市生态环境。

站内搜索:
公务员邮箱登陆: @foshanepb.gov.cn
网站公安备案编号:200501A004 佛山市环境保护局 版权所有
佛山市环境信息中心制作与维护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市东下路12号
办公电话:(0757)83382525 电子邮箱:foshanepb@foshanepb.gov.cn 粤ICP备15035135号 网站标识码4406000029